毛泽东一生谋的都是权(1)
周宇新
「东方红,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,他为人民谋幸福,他是人民大救星。」1949年后出生的中国人,许多都是从小听着这首「东方红」长大的。
但事实上,毛泽东从来就没把人民当回事,甚至连人民的死活都不顾,这样的人怎么可能「为人民谋幸福」呢?!
那么,「人民的大救星」毛泽东一生谋的究竟是甚么呢?在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的回忆录《我的伯父周恩来》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:
「1971年12月,正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集会议的伯伯,出去接了一个电话,再进门时脸色灰白,他挥挥手说:散会散会!没了往日的镇定,转身带着小跑往电梯方向赶。
卫士长张树迎扶着伯伯走进电梯,他明显感到总理的全身在发颤:『到游泳池。』他的声音也微微发颤。张树迎心里—震,一定是毛主席那里出事了。
果然,一进游泳池,毛主席卧室的门窗大开,平躺在床上的毛泽东主席脸色发青`,嘴唇发紫,彷佛已经没了呼吸。张春桥、姚文元、江青等人已经到了,只是冷漠地远旁站着。伯伯进去后立即向紧张焦急的医生询问情况,判定病情,紧急调来了吸痰器。经过吸痰,毛主席的脸色渐渐恢复了血色,大口喘着气;又过了一段时间,毛主席的眼睛慢慢睁开了。
伯伯此时如释重负,他激动地扑到主席床边,双手紧握着主席的手,泪水夺眶、语音哽咽地冲口而出:『主席,主席,大权还在你的手里!』
这句话,站在伯伯身边的张树迎听得清清楚楚,他内心无限感慨:党内对毛主席心思最摸底的恐怕非总理莫属……」
看完这段记述,许多读者都会注意到以下两点:一个是周恩来冲口而出的那句话:「主席,主席,大权还在你的手里!」另一个是周的卫士长张树听到周的这句话后的感慨:「党内对毛主席心思最摸底的恐怕非总理莫属……」
那么,毛的「心思」究竟是甚么?很显然,那就是权力!再没有比能经常接触毛的人更清楚这点了,所以当毛从昏迷中刚刚苏醒过来时,周才会情不自禁地冲口而出:「主席,主席,大权还在你的手里!」 周的卫士长张树听到他的这句话后才会无限感慨:「党内对毛主席心思最摸底的恐怕非总理莫属……」
无独有偶,林彪在他的笔记里也曾写过:「他(指毛)最大忧虑在表决时能占多数否。」
事实也确乎如此。
纵观毛泽东的一生,他的所思所想、所作所为以及喜怒哀乐始终指向一个中心:权力。夺取最高权力,独霸最高权力,巩固最高权力,耍弄最高权力,是贯穿毛泽东一生的主题。
毛泽东对权力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。刚起家时,他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扳倒对手,夺取党的最高权力。这个目标实现后,他的目标随之转变为如何取代蒋介石,夺取整个中国的最高权力。等到他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后,他又开始与斯大林、赫鲁晓夫较劲,与美英等西方强国争高低,图谋当上共产主义阵营的老大,甚至夺取主宰整个世界的霸权。
一
毛的第一次权力斗争发生在1921年。
作为中共在湖南的领导人,毛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党员。但除了亲戚朋友外,他发展的人并不多。那时在湖南参加中共的人,包括刘少奇等都不是毛介绍的,而是在长沙活动的另一个共产党人贺希明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,后来转入共产党的。贺曾任过长沙知事,颇有声望。他没去中共「一大」,是因为中共在长沙的联络人是毛,而毛非常妒忌贺。刘少奇从莫斯科回来后,毛盘问他贺是怎么介绍他们去苏联的。
毛正式成为湖南中共党的首脑之后,立刻就着手把贺从党的圈子里赶出去。贺当时主持一个相当大的演讲厅,叫船山学社,青瓦朱门,墙边几株古树,气宇轩昂。毛宣布要用这个地方做党的工作,率领一帮人搬了进去,让贺的日子很不好过,最后不得不离开——既离开学社,也离开党。赶走贺之后,在毛的领导下,湖南党没有委员会,只有毛发命令。
这以后,毛角逐党内权力的劲头一发不可收拾,胃口也越来越大。
1927年4月,蒋介石发动「清共」后,斯大林要求中共建立自己的军队,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。在这种新的形势下,毛泽东为了抓住枪杆子,建立自己的地盘,增强自己在中共党内的实力地位,以便向莫斯科要权,借「秋收暴动」的名义,拐走了当时在长沙附近的三支中共武装,当上了指挥这些军队的「前委」书记,将部队带上了井冈山。
上了井冈山后,毛曾多次写信给当时在上海的中共中央,要求成立一个由他领导的管辖井冈山一带的特别委员会,但均未获批准。朱德与毛会师后,毛再次给上海中央写信。不等中央答复,毛就指定代表,召开「代表大会」,自己当上了书记。
不久,毛要党授权的信,从上海千里迢迢送到莫斯科,在
毛的专制独裁,使他在红军中很不得人心。结果,没多久,
1930年初,莫斯科和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统一组编红军,彭德怀率领的部队此时已发展到一万五千人,与朱毛红军相等,彭被编为与朱毛平行的一个军。
毛泽东一心要把彭的部队抓过来,但彭军远在几百公里之外,他鞭长莫及。恰好此时上海中央命令毛打南昌,给他创造了兼并彭德怀的机会,因为彭德怀刚于
彭军到达永和的当天,
毛利用二打长沙,全国报纸会大登特登的机会,把本来只统领一个军的自己,吹成全国红军及根据地的领袖。
「九一八」事变后,蒋介石为了向中共表示他希望建立「民族统一战线」的诚意,在红军岌岌可危之际,停止了第三次围剿,调走了军队。中共于是得以乘民族之危扩张,在
国中之国成立前后,毛身边来了一批由苏联培训的中共高官。毛在他们面前依然摆出独裁作风,这些人不吃他那一套。周恩来刚来时,一次开苏区中央局会议,毛照旧拿出主持人的架式,在座的人请他让位,由周主持。
1932年5月,毛伸手要权,提出在红军中设立总政治委员,由他担任。
1932年夏,蒋介石首先集中兵力进攻中央苏区以北的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。莫斯科指示所有红军协力支持这两个红区。毛的任务是率领中央苏区的红军北上进攻若干城镇,以牵制一部份政府军。毛遵命攻击了几个地方,但一遇强敌就停下来。中央要求毛积极出击,「呼应配合」,毛则保持观望,按兵不动。
蒋把红军赶出鄂豫皖和湘鄂西之际,下一个目标轮到中央苏区。莫斯科的战略是迎头反击,但毛再次拒绝执行,坚持要「分散」部队,躲避蒋军。
10月初,一次紧急会议在宁都召开,会议由周恩来主持,中央苏区的八个领导人都出席了,大家一致指责毛不服从命令,擅自行动,犯了「不尊重党的领导机关与组织观念的错误。」与会者开展了从未有过的两条路线斗争。在上海的中共领导博古等人,给宁都会议发电报,称毛的行为「不可容忍」,再不能让毛指挥红军,甚至建议开除毛的党籍。结果,宁都会议撤掉了毛的红军总政委职务,由周恩来接任。到了1934年初,毛又丢了苏区政府「总理」的职位。
长征初期,失宠的毛一直忙着分化中央,争取同谋的活动,特别力争两个他从前并不喜欢的人。一个是绰号「
这个「三人集团」一块儿行军,谋划着怎样夺权。路窄时一前一后,路宽时并排抬着,让他们的头凑在一起好说话。「三人集团」决定,他们的目标是撤掉博古和李德,把军权给毛,党权给张闻天,三人中唯一的书记处书记王稼祥,则从政治局候补委员晋升为正式委员。三人的位置都安排好了,他们就要求开政治局会议,讨论中央苏区为甚么垮台。
中共党史称这次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袖地位,其实会上毛既没有成为党的领袖,也没有被授予军队的领导权。不过,毛在这次会议上也获得了成败攸关的的突破:他终于进入了中共的决策核心「书记处」。遵义会议一结束,毛就左右书记处做出决定:「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」。
遵义会议开过三星期后,毛跟张闻天结伙用阴谋手段让张取代博古当上了中共的第一号人物。从此,毛当上了张闻天的幕后操纵人。不久,毛又用权谋搞了个「三人团」,由他和周恩来、王稼祥组成,使他从此在军事指挥上与周恩来平起平坐。